實證因果紫微斗數學會
標題: 老子道德經的天道報應觀 [打印本頁]
作者: 晨曦〈道師〉 時間: 2015-3-11 06:19
標題: 老子道德經的天道報應觀
老子 太上老君聖誕將至,為慶祝 老子 道祖聖誕,特此弘揚 老子道德經的無比玄奧智慧;並且顯示早於釋迦牟尼佛陀出生之前, 老子 太上老君於道德經中就屢屢揭示因果天道與魂魄輪迴的觀念,然後, 太上老君又於東漢傳授「南北斗經」予首代張天師,之後,道家祖師陸續受到神啟的「赤松子章曆」「陳希夷紫微斗數」更與「南北斗經」脈絡相連成為「因果紫微斗數」之主心骨,本門盡得前述神啟之神玅智慧道法而創立「實證因果紫微斗數」以精確詳盡地論述與印證因緣果報;所以,希望其他不明就裡的修行人不要誤以為因果學說是從西域印度傳來的舶來品,而是 老子 太上老君在世所傳道德經中就已經開啟因果教法;也以之彰顯 老子道祖傳授因果天道救贖世人的大慈愛大智慧功德。
在此先解譯 老子道德經之因果天道觀: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此句乃是眾所周知銘言「天道好還」的出處,在下不才以為 老子道祖在此強調明示→因果報應之道確切存在。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
劣者以為 老子道祖此一名言實可解譯另一深奧內涵→循環反覆的因果報應乃確切存在,也是本門因果口訣「因緣同類相生,因果報應相反承受」之來源。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引文中「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其意云何?在下以為天之道,乃天道。而必然是天之道有別於地之道、人之道;因為凡人必然經常自囿於或自困於人本主義之我執,而蒙蔽天道,故 老子道祖於此特別耳提面命;關於天道更深入探究將於本文稍後論述之。
引文中「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劣者以為「自遺其咎」會有兩種可能情況,一種是自做自受現世報;另一種是自身沒報應,而報應落在子孫與自己後世輪迴報應中,這樣的話,自遺其咎就隱含當世因果報應或來世因果報應的涵義。
第十三章:「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引文中「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其意云何?
劣者以為 老子道祖在此明示了,人類的肉身宛如佛家說的臭皮囊,肉身之外還有個「真吾」,劣者以為此一真吾即魂魄,魂魄才是累世輪迴的主體,肉身只是其中一次輪迴的載具。
第二十七章:「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劣者以為因果天道才是天下唯一不可解之繩約, 老子道祖在此暗示因果天道乃如影隨形一樣的真確。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在下以為 老子道祖在此暗示→人生有兩大層面,一個是「器世間」的物質功利財富層面,另一個是因果功過層面,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所以因果功過層面遠遠重要過器世間物質層面,所以人生不需在器世間論得失輸贏,但絕對必須重視因果功過得失。為道者在器世間經常是捨棄與損失物質功利,所以稱之為「為道日損」,能夠經常捨棄與損失物質功利而成就「道」,就可以逐漸「無執念」「無妄念」「無過咎」而到達「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待續
作者: 晨曦〈道師〉 時間: 2015-4-9 00:42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
晨曦〈道師〉 發表於 2015-3-11 06:19
李蒨蓉她們就應了這一句!還好,應的很淺!
周永康、徐才厚、薄熙來他們也是應驗此句,但應得很深!
作者: 晨曦〈道師〉 時間: 2015-4-9 01:43
.........待續 ...
晨曦〈道師〉 發表於 2015-3-11 06:19
第十六章:「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第五十二章:「復歸其明,無餘身殃,是謂襲常。」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老子道君觀察萬物循環反覆之理,所以道德經四十章又云:「反者道之動」。
老子道君接著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此據《郭店簡本》作「天道員員各復其堇」,員員通芸芸,也通「運運」,綜合兩本之句,可以明確解釋為→萬物滋生運作興盛雜沓,但皆可觀察到各自的根源;白話解讀就是在申明因緣法與因果法,萬物滋生皆有其因緣與因果。
「歸根曰靜」道家甚為重視「靜、沖、虛」等字,依據智慧不去造咎妄動是為「靜」,依循因緣法則而能無為、無妄、無執、無咎是謂「清靜」,有「清靜」智慧則不會不去妄作惡劣苦悲劇本之「第一因」,所以道德經六十七章「我有三寶…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即言不要去造下「惡質的第一因」,所有悲劇慘劇皆有其「惡質的第一因」,所以佛家也甚為重視「起心動念」。「靜」則不會有起心動念的「第一惡因」。
「靜曰復命。復命曰常」,復命就是復歸本性,復歸萬物萬物運作之「常道」,因果法則就是「常道」,人能「靜」則復歸無為、無妄、無執、無咎的因果天道。
本門口訣「世間萬象莫非緣法,人間萬相莫非因果」即循此理;六道輪迴乃依循因果法,六道之外則依循因緣法〈本分論壇另一帖中有詳解人類六道輪迴才獨有因果報應,乃因人類具備元皇正炁而有毀滅萬物能量,上天必須設有因果報應法則以制約人類行為〉。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此去明確諭示→』知道因果常道」曰「明」,不知因果而妄作則必有凶惡之果報。
綜合以上解析,即能貫通十六章與五十二章之「「復歸其明,無餘身殃,是謂襲常。」,其中之「明」「常」皆同十六章所云;而於五十二章更明確的指出若能復歸~明因果天道〈知〉,且依循因果天道而行〈行〉。「知行」皆依循因果天道則能「無餘身殃」,就是免除兇惡的果報業力。
於此又證實, 老子道德經即明確地諭示了「因果天道」,只是名稱與佛家不同而已。
而且於 老子道君與其門下道脈傳人,之後陸續於「南北斗經」「赤松子章曆」「因果紫微斗數」中,更深入詳盡的教導了能夠於今日實際驗證的「因果律」與「宿緣律」。
.........待續 ...
作者: 晨曦〈道師〉 時間: 2015-5-6 05:01
回復 3# 晨曦〈道師〉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道祖在此章中明確的諭示了「天道報應」之系統邏輯,所以能「不言而善應」。
「不爭而善勝」,所以人算不如天算,人心機關算盡不如天一算。
「不召而自來」,因果報應來自於天道,所以儘管人類雖不懂召、不願召、報應卻自天而來。
「繟然而善謀」, 老子道祖於此嚴申明示「善惡報應不爽毫髮」,為了諭示天道報應能不爽毫髮之法理, 老子道祖乃於「南北斗經」更進一步教諭「…上繫十二分次天真靈神、下統十二分野地祇主者、四瀆五嶽九州八紘、名山大川城隍社廟、中及人民羣類萬物、無不記繫其簿籍、掌握世人善惡矣…」, 老子道祖正傳之前後道家祖師復於「赤松子章曆」「陳希夷紫微斗數」「因果紫微斗數」中賡續 老子道祖天道報應之真傳,而能實際驗證「天道因果報應」之寶貴道法。
所以,早於釋迦佛陀之前,道家即開啟了「天道因果報應與實證」的一連貫道法;雖人間修行因果之流派眾多,然卻多「不實因果」之說,既不合邏輯也不經事實驗證,所以,若不懂真確的天道因果報應的之輯與驗證,則容易落入其他「不實因果邪說」,修行之路容易墮落旁門邪道。
「老子的天道報應觀」全文至此可算完畢。然而人生修行除了注重因果報應之赦罪與救解之外,還需兼及「魂魄之救贖與超昇」,所以→
有志修道者可繼續閱讀「最珍貴的救贖:因果赦罪救解+魂魄救贖超昇」→
http://3344888.tw/discuz/thread-17368-1-1.html
作者: 晨曦〈道師〉 時間: 2015-5-11 04:23
回復 晨曦〈道師〉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 ...
晨曦〈道師〉 發表於 2015-5-6 05:01
再悟道德經第二十三章:「…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轉換為因果說法,即言→種甚麼因得甚麼果,俗語因果之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就等於道德經所言「同於道得道,同於失得失」;簡言之, 老子道君與道家所言「天道報應」之涵義等同於坊間所言「因果報應」;所以,因果報應之道理不是舶來品,而是道家自始即傳述。
然而,「天道」是否可以「因果」為之概括?
非也!因果只是天道的一個重要環節;
老子道君所傳天道尚有若干重要環節,再舉一重要環節,譬若基督宗教核心教義「神愛世人」,這也是 老子道君傳道重點,所以道德經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謂我道大……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慈即是慈愛、慈悲,就是「神愛世人」之至理;何謂「慈故能勇」,聖賢仙佛相信神愛世人,自己也同神一般愛世人,與 上帝站在同一邊,得到 上帝為後盾,以「道」為依歸,聖賢仙佛自然最勇,凡人無知而不懂「慈」,所以常常憂鬱、驚、怕與患得患失。至於「毀神者」,最是無知。
又,道德經第二十七章:「…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常善救人、無棄人」也是慈愛之表現,「常善救物、無棄物」則是兼愛萬物與生態環保,這也是 老子三寶中「儉」之深意, 可見道家在兩千多年前即知生態環保之重要性。
人類的腦智比之於神的智慧,猶如螻蟻的腦智比之於人的智慧; 老子道德經的智慧,與無量壽經中 阿彌陀佛的智慧即是如此深邃。所以,劣者在下不敢妄言完全透視天道所有環節,劣者在下以上之論述乃是天道若干重要環節之一二而已,依劣者所能見,至少尚有魂魄環節尚未論述,以後再敘。
歡迎光臨 實證因果紫微斗數學會 (https://3344888.tw/discu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