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一切苦厄〉
渡一切苦厄(晨曦老師口述筆記) - 晨曦談:正知見vs凡夫知見 - 實證因果紫微斗數學會 (3344888.tw) (3344888.tw),
〈如何看出業障是否被消除?〉
如何看出業障是否被消除?(晨曦老師口述筆記) - 晨曦談:正知見vs凡夫知見 - 實證因果紫微斗數學會 (3344888.tw)
一個人的業障有沒有被消除可以看的出來,簡單重點來講:
一個人業障是否消除,主要在於是否寧靜自在以及能否不生情緒
(標紅字的地方),這一段講的內容是根據經典,那渡一切苦厄,簡單來講業障有沒有消除,就是要渡一切苦厄,那渡一切苦厄在心經裡面講「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因此渡一切苦厄有2個條件:
第1個就是要生般若波羅蜜多時,具備修行的智慧;
第2個是照見五蘊皆空,
那五蘊皆空的「空」代表什麼意思?
這個「空」的理解跟實踐屬於真空還是邪空?我們該怎麼判斷?
簡言之:
邪空,就是不該放下也放下,這就是邪空
那什麼東西是空不了的?答案是「因果」,因果不空。
畢竟不管我的內心的狀況怎麼樣,過去的因還是存在的,因果是空不掉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五蘊皆空的「空」的內容是什麼?
五蘊講的是眼耳鼻舌聲意,在莊子裡〈山木篇〉:
市南宜僚見魯侯,魯侯有憂色。市南子曰:「君有憂色,何也?」魯侯曰:「吾學先王之道,修先君之業,吾敬鬼尊賢,親而行之,無須臾離居,然不免於患,吾是以憂。
白話大意:
市南子見魯侯面有憂愁,於是問魯侯為什麼?
魯侯說:我學習先王的道、努力於先賢的志業,又敬鬼尊賢,親身力行,從來沒有逾矩過,卻還是避不開災患,我就是為此而憂愁。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術淺矣。夫豐狐文豹,棲於山林,伏於巖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飢渴隱約,猶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於罔羅機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為之災也。今魯國獨非君之皮邪?吾願君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遊於無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為建德之國。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與而不求其報;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樂,其死可葬。吾願君去國捐俗,與道相輔而行。
白話大意:
市南子回答:你去除災患的方法太粗淺了。狐狸跟花豹住在山林,躲在洞穴(靜),白天躲藏,到了晚上才覓食(戒);即便飢渴,還是遠離江湖去覓食(定)。但還是躲不開機關陷阱,這到底是做錯了甚麼?皮毛是災禍的來源。
今天魯國不正是你的皮嗎?我希望你能破開形體、捨去皮毛、洗淨內心、去除欲望,遨遊於無人的曠野。
南越有個地方,國名為建德。那裏的人樸實單純,私心欲望很少;只知道耕作而不曉得儲藏,付出不求回報;不懂禮義的內容,隨心所欲,任意而行,符合於大道之上;生時能歡,死時可葬。我希望你捨去國位,拋開俗務,與道相輔而行。
為什麼還是受到這些災難?狐狸跟豹的災難來自牠們的皮毛,
這個魯國就是魯侯的皮,他擔心失去這個魯國(這個皮),這是他憂患的所在之處,但該如何把這個皮拿掉,然後洒心去欲。
說的都很抽象,但到底該怎麼去掉我的皮?
在〈心經〉裡,五蘊皆空,達到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因此,該空的是貪嗔癡慢疑、及一切因執念妄念所生的障礙、也包含了不智慧的情緒與不清淨的期許。
這個罣礙,與莊子〈山木篇〉當中所說的「皮」,所指出的是同一類比喻。
莊子〈至樂篇〉: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
天下人要追求的是富貴長壽,所樂者,指眼耳鼻舌聲意皆符合我想要的,倘若得不到,或者即將失去,必然害怕恐懼與煩惱。
這些通常都是「障礙」,也反映出不正確的執妄念所在。
由因果觀,透過南北斗經可以看的出來,障礙在哪裡?
障礙的開端往往並不是今世造下的,源於過去錯誤的「習性、心念、行為」所生的業力。業力在今生因緣俱足時就會發生作用。舉例來說,假若某人有闖紅燈的習性,但未必每一次闖紅燈都會被車撞,只有在業力圓滿的時候,闖紅燈就會被車撞。又比如在命盤當中,有很多不好的因果格局,在時空環境皆構成業力圓滿的情況下發生作用,但許多情況下,即便知道會如此,也未必能避開。
譬如有人來合婚時,已知悉不是正緣,但當事人往往還是離不開這個「執念」,而仍然決定要選擇滿足執念而踏入婚姻,故而在特定的時空下,業力的實現也將如選擇而一一舖陳展開。
因此當你知悉這個障礙時,才能洒心(自在安然)去欲(去除錯誤並捨棄執妄)
莊子〈山木篇〉:
君曰:「彼其道遠而險,又有江山,我無舟車,奈何?」市南子曰:「君無形倨,無留居,以為舟車。
魯侯:你教我的方法很遙遠又困難,我沒有資源也沒智慧,該怎麼做到刳形去皮,洒心去欲而遊於無人之野
市南子說:你不要被形拘束住。(形=心念習性)
留在心裏的只有無。(無,清清淨淨,不要有這些執念妄念)。
這裡要觀察的是你到底是被什麼給拘束住?是過去你的習性喜惡所造下的業。
比如,當喜惡走偏的時候,必然會因為這個喜惡而選擇造業,甚至被喜惡拘束下,會有身不由己,別無選擇的辯解。
把錯誤的執妄去除時,才是讓你解脫的方法,而不是形式上的資源或協助。
莊子〈山木篇〉:
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於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白話大意:
有一艘船要渡過一條河,遇到另一艘空船撞上來,就算是脾氣不好的人,也不會因此而生氣;但若是有人在這條船上時,你會請他退開,不要撞上來,喊了三次後,必然會發怒。但原本不生氣,現在生氣是因為原本沒有人,現在卻有人。
假設你把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人事物(人、環境)都視為一個整體,不管有人、沒人都視為是相同處境來看待,此時情緒就不會起來,執妄念也不會引起,又有誰能夠傷害到你!
因此,忌,就是己心,
虛己,就是把己心拿掉,己心的內容就是指做到五蘊,眼耳鼻舌聲意種種觀感都清淨不生無意義的負面情緒,而眼耳鼻舌聲意產生障礙的地方必定跟因果相繫。
莊子〈至樂篇〉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積財而不得盡用,其為形也亦外矣。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其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惛惛,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烈士為天下見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誠善邪,誠不善邪?若以為善矣,不足活身;以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諫不聽,蹲循勿爭。」故夫子胥爭之以殘其形,不爭,名亦不成。誠有善無有哉?今俗之所為與其所樂,吾又未知樂之果樂邪,果不樂邪?吾觀夫俗之所樂,舉群趣者,誙誙然如將不得已,而皆曰樂者,吾未之樂也,亦未之不樂也。果有樂無有哉?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有錢人很努力工作,賺的錢又不能照自己的意思善用,雖然資源足夠,但內心仍舊離不開困擾。
有名聲地位的則終日思考,自己的思慮是否完善,還是被拘束而不自在。
人的出生就是跟這些憂患一起來到這個世界上。
長壽者擔心自己活太久,不知何時可以解脫。
所以無論如何都有苦,這個「苦」就是你的執妄念導致的結果,誠如上述所說的「皮」
往世過去你曾經做過的事情,形成障礙的時候,我們就稱之為「業障」
回到業障有否被消除,由 神佛的角度來看,端視有無懺罪修正,且相同的錯誤(執妄心念、行為)會不會再延續?(洒心去欲)
洒心去欲,寧靜自在,其背後所代表是你已經體悟一切劇本皆「如是因,如是果」,以虛己游世,將我(累世因果的錯誤執妄)拿掉。
虛己,指當明瞭一切都是風雷雨露,莫非天意,就知道這一切皆不是無緣無故,不起無意義的負面情緒,寧靜自在。明瞭習性背後的錯誤,就不再重蹈覆轍,不犯同類的錯誤,業障就能被跨過去,也不會帶到下一世,來世因果的基因烙印也就不會有這一段的記載。
修因果,首重選擇
聖經創世紀裡有個例子, 上主 創造人的時候安置在伊甸園,但人因被蛇引誘而違反 上主的意思,做了錯的選擇,這個錯誤的選擇就是這些災難的第一因。假設命運是無從違逆,必然且絕對的結果,在第一因之後,邏輯上除非一切都是果,並不存在有第二因、第三因等,才能稱得上一切無可違逆。
那麼第二因、第三因在哪裡?就在每一次稱得上結果發生之後的選擇。
比方,災難開端前的舉止選擇是否犯了累世承襲的錯誤?
比方,你遇到災難時的心態與選擇,是存著報復、怨天尤人或是修補放下調整調和?
此類選擇,不正是果地裡的下一個因地。
回到最初,修行的行,內容是甚麼?各大宗教所論述的修行,內容是指什麼?
道的內容是甚麼?
倘若你不清楚正確的行為標準?不清楚你的信仰內容是甚麼?
那又怎麼可能有所依循?
本門所依循與學習的信仰準則是因果之道,也是靈魂之道;
凡離因果觀都不屬正知見。
凡人皆是以人的喜好價值解讀,但若不知前因後果,只單單看現在眼前的情況發展時,在在容易出現斷章取義;在因果脈絡裡,不同的時空環境下,當事人很容易既是加害者、也是被害者,因此,當知見離開因果觀的時候,皆不是正知見。在沒有正確的因果觀時,很容易作錯選擇。
當人對自身業障有所了解的時候,才能夠不重蹈覆轍並且作出正確的選擇,帶動好的蝴蝶效應。
那麼,該怎麼修因果?「正心、正念、正行」,
心該怎麼正?
心念清淨,去除執妄,即為莊子所述之無何有、虛己。
虛己的內涵很深,將人所感受到的一切人事物環境都當成果地,一切吉凶禍福皆是自己魂魄所構成的,亦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懷抱著這個認知時,就會很包容…只考慮是不是夠有智慧去面對這件事?
除了〈心經〉、莊子以外,其他經典對於「空」有另外一個說法,但內涵皆屬同一,空,指清清淨淨,在〈高上玉皇本集經〉第一篇【清微天官神通品第一】,清淨信、清淨解、清淨念、清淨行、清淨身、清淨心、清淨意、清淨果、清淨報等,
緣何侍奉 至尊上帝旁的玉女,有 至尊的氣息?
因為祂符合無數種清淨(清淨信、清淨解、清淨念、清淨行、清淨身、清淨心、清淨意、清淨果、清淨報等),此處的清淨所對應相符的,即為「真空」、「無何有」的特徵,又比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處既是講空、清淨,但清淨,並不代表因果不存在,畢竟因果不清淨,五蘊習性都空不了、放不下、逃不開。
譬如,積欠債務,可以放下嗎?總不可能對著債主說放下吧,積欠你的債,我放下了!這是不符合因果觀的,也是背離清淨的種種污濁。
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放下的是我做錯了什麼,那我該怎麼知道我做錯了什麼?
第一, 可以從本門因果斗數裡可以觀察出,承襲了甚麼樣的習性錯誤?
第二, 對於甚麼事項有執念妄念?
第三, 我在做選擇的時候,如何才能形成好的蝴蝶效應?
第四, 當災難來臨時,我該怎麼虛己
當你能實踐這些時,即可渡一切苦厄。
莊子〈達生篇〉
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
瞭解人生意義的人,不會在意對人生沒助益的事項。
達命之情者,不務知之所無奈何。
了解命運的人,不會在意命運無可奈何的事。
〈心經〉裡的「遠離顛倒夢想」,正是如此。
養形必先之以物,
指來到這個世界,你必須要經營,而經營需要環境種種資源。
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
指雖然有資源,但仍然還是充斥很多的不愉快、痛苦。
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
指來到這個世界上,無從抵抗,離開人世的結果,也無從改變。
夫欲免為形者,莫如棄世。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
莫如棄世,指放下;放下的時候,就不會有負擔,沒有負擔就能正平。
比方說,不同的位置(老闆或員工),優先考量的第一順序通常都是自己。當人站在維護特定事項的角度想時,很容易會產生控制欲佔有慾,而忽略了正邪的認知;比方說這件事是不應該的,但對自己有利,進而產生天人交戰,究竟是要照著 覺世真經走,還是選擇對我有利的那一面走?但若這件事情並不影響你的利害,也不成為你的執妄時,自然會亳不猶豫的選擇要作好人。
正平則與彼更生,形精不虧,是謂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毫不猶豫的正確選擇,則與道同處。外在與內心均無虧欠,即能提升。提升到了極致,脫離輪迴。
子列子問關尹曰:「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請問何以至於此?」至人,指達到人的極致。
至人潛行不窒,在水裡走不會窒息。
蹈火不熱,在火裡不會感到熱。
比喻,一般人視為水深火熱的災難中,至人仍然寧靜自在。
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慄,指在水深火熱的時候,是不會害怕的
請問何以至於此?,指這個至人為什麼不會害怕?
關尹曰:「是純氣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居!吾語女。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
是純氣之守也,純氣指元皇正炁,也就是造物主的能量。
非知巧果敢之列,並非是知識聰明勇敢。
居!吾語女。坐下來,我來跟你說。
凡有貌象聲色者,皆物也,指凡眼耳鼻舌聲意等看的到的皆是物,物指環境,包含人、遇到的外緣。
物與物何以相遠?指他的因果與我的因果,為什麼差那麼多?
夫奚足以至乎先?指為什麼他會在我的前面?為什麼他的因果比我好?是怎麼形成的?
是色而已。指感受,〈北斗經〉中提到,「尊卑雖則殊途,命分俱無差別」,這個差別指感受問題;譬如:
同樣是下雨時,心情可能是好,也可能不好。
同樣是車禍也可能很正面,幸好有保險、幸好只是車子壞掉,人沒受傷
這些都只是感受。客觀所發生的事件,不一定等於你的心情。
這些講的是感受,在〈心經〉裡也是這樣敘述。感受可以是清淨,也可以是陰暗污濁的,只是稍嫌不完整的是感受的形成,此處並沒有深究。
則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
指環境雖然如此,但若不照著承襲的習性喜惡去形成選擇時,因果蝴蝶效應就到此為止,就不用帶到下輩子
物之造,指造物者= 上主, 南北斗,祂依據你的因果業力去設定環境。
不形,不形成。不延續過去的習性與錯誤,在對的選擇下,演變未來的因果。
而止乎無所化,停止本來的錯誤而無從延續。
得是而窮之者,物焉得而止焉!達到這樣的程度,環境哪裡能夠拘束你!
而藏乎無端之紀,遊乎萬物之所終始
壹其性,指習性回到赤子的本來清淨。
養其氣,氣息習性都能去除汙穢。
合其德,合乎德。
以通乎物之所造,達到因果造化的本來目的;人世間輪迴的課題能修正清淨。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郤,如果是這樣,魂魄就能夠完整無瑕,心神沒有縫隙。
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
此處比喻,喝醉的墜車,由於他並不會去反抗,全身處於很柔軟的狀態,因此不容易死亡。比方,瞭解因果脈絡,遭遇災難的時候,由於內在的錯誤執妄已消滅,思慮選擇都必然清淨,五蘊感受的痛苦大幅減輕,外在行為舉止都能包容與正面處置,故能減輕、甚至化解災難。
在果地裡,選擇不同,程度與實際經歷必然不同。
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胷中,指在果地裡寧靜自在。
不瞭解因緣果報,陷在執念妄念裡放不下,欲而不能捨,必然障礙。比方說感情放不下。
本門上許多案例,當事人知悉有障礙而不適合結婚,但仍還是結婚了,起源於動情而執意選擇,而斷然無視選擇所生的悲苦蝴蝶效應。待不遠的時空環境具足,業力發生作用時,執念是第一個情緒下的選擇,既有執念,又有障礙,五蘊感受又怎能不悲苦。
回到莊子〈山木篇〉-除患之術(我該怎麼修行?)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鴈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白話大意:莊子來到山上,看到一個大樹,因為不好利用,因此木匠就不砍伐它,樹活下來是因為它沒有用處;又,莊子到別人家裡,朋友要宴客所以要殺鵝,當時有2隻鵝,其一會叫,另一隻不會,最後反而會叫的得以存活。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鴈,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黃帝、神農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弟子問莊子:木頭是因為沒有用,所以才活下來; 鵝是因為不會叫而死,那到底是要有用還是沒用?
莊子:我將處於有用、沒用之間,取與捨都容易有過錯,但順應因果天道而處世則不然,不依循凡俗的對錯標準,可取可捨,視當下的情況而定,毫無執妄而非要甚麼不可。可上可下,以調和為考量;調整因緣環境卻不反被環境驅使,不欲受執妄而有負累。這是聖人的方式,但凡世則不然,事物的演變終究會反轉…
我們在做很多選擇的時候,到底要取還是捨?
綜上可知,清淨並非都放下,取仍是要取,障礙則要捨下
而標準是依據天道因果而處世,調和調整選擇好的因果蝴蝶效應,如此的標準之下,取、捨並不是固定的。
「正心正念正行」是大標題,若心念舉止充滿執妄,就會受情緒欲望所蒙蔽,習性依舊錯誤,選擇不離執妄悲苦。
修心,修掉錯誤的執妄念;
修身,行為舉止的實踐,需脫離原本的錯誤;
修緣,緣份互動本按各自因果宿緣而不由自主,調和因緣,避免冤冤相報;親近善人,遠避凶人,避免重蹈覆轍。
以上三者,都離不開「選擇」。而選擇往往都在體現懺罪裡的改正。
北斗真經: 凡有男女於本命生辰及諸齋日,清淨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認北斗本命所屬星君,隨心禱祝,善無不應,災罪消除,致感萬聖千真,俱來衛護。
清淨身心指去除執妄;
焚香持此真文則暗喻以德性為香,按各自所載的因緣果報調和修正;
自認北斗本命所屬星君,暗喻認識自己因果上的功過障礙,選擇放下執妄的事項緣份,選擇有益於魂魄的事項緣份。
天人交戰?
對不起自身良心,為了利益或執妄而瞞心昧己,有意識的忽略錯誤,對自己的執妄一概作對己有益的解釋,這是天人交戰的現象。
當信仰、善惡標準,與你很在意的事項、緣份、習性(例重視錢、感情、事業)等,有所衝突時,你的選擇是甚麼?
當「執妄」跟 上主擺在一起的時候,你會怎麼選?
莊子〈山木篇〉:
莊周遊乎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而集於栗林。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覩。」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莊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而誶之。
上文是螳螂補蟬,黃雀在後的故事
蟬因為看到大樹下的樹蔭,覺得很舒服就忘了後續的危險;螳螂眼中只有蟬,也忘了自己與蟬並無不同。蟬與螳螂都顧此失彼,相同遭遇,其背後所隱喻的不正是忘了因得(執妄)而失的真。
見得而忘其形,見利而忘其真
指為了得到想要的某一樣事物(執妄)的時候,就忘記自身的靈魂應該要清淨。
比方說為了錢財連命都不要了,或為了動情至深的對象而放棄 信仰甚至是靈魂。正呼應了「其皮為之災也」,罣礙執妄,跨不過去的門檻。
觀世音菩薩 傳,內觀心外觀緣
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我無選擇
且不論自身喜惡,只想
關聖帝君 祂希望我怎麼做?此為「我無選擇」,縱然我的習性仍然存在,只要祂的重要程度比「執妄」重要時,就不會做錯選擇。
莊子〈至樂篇〉: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雖然,無為可以定是非。至樂活身,唯無為幾存。請嘗試言之。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萬物職職,皆從無為殖。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人也,孰能得無為哉!
天下的是非對錯,有時很難有定論,但「無為」可以定是非,「無為」隱含「五蘊皆空」的特徵;在莊子裡講「無何有」,毫無執妄,就是渡一切苦厄的法門,無為亦指無執無妄;虛己的極致,最後就是「無我」,「無我」不正是「我無選擇」, 首先要做到虛己,才能做到無我,而依循標準正是 上主。
畢竟,一定要有依循標準才能把自身的標準拋棄
無為,指清淨、真空、五蘊皆空的「真空」,無何有,把執妄念給除掉
當做到上述這些結合時,無為可以定是非。
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
在其他經典記載為天得一以致清,地得以一致寧。天、地可能反映魂魄,魄指人的肉體,魂指人的靈性,魂魄要夠清淨。魂魄如一(一為最原始的清淨)
至樂就是最極至的快樂,譬如12宮中你因為財帛宮而快樂,因執妄念而快樂的人很多,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最終仍受制於執妄,受制於因果。
莊子〈天運篇〉:
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慄,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鑒,以闚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以錢財為目標者,作不到讓利;以貴顯為目標者,不能讓名;追求權力者,不能分享地位。得則害怕失去,失去則悲傷不已,看這些不能停止執妄的,不就是遭刑戮的人啊。
例如,你的祿都在財帛宮或是你的忌都在財帛宮,這個就容易成為你的執妄念,祿可以是好的執妄念
當你的執妄念是好的蝴蝶效應,就變成祿
當你的執妄念是壞的蝴蝶效應,就變成忌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祿,而見利而忘其身,可能為錢連命都不要,或為感情連命都不要,很在意這個「執妄」,但沒有「執妄」最快樂,而不是滿足我的「執妄」,或讓「執妄」經營的更好、更快樂,這是層次上的不同
人會輪迴,因此靈魂會始終存在,不是一生一世,只是移轉了形式,可能是百世千世,最極致的快樂是無執妄,無執妄並不是放下已得到,而是我不受限制也不需要,也不用被這些外物給控制,這是至樂的內涵。
歡迎光臨 實證因果紫微斗數學會 (https://3344888.tw/discuz/)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