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美國參議院上周通過大規模金融改革法案,預期眾議院也將跟進,朝完成立法步步前進。不過專家警告,這波大蕭條以來最激烈的金融規則變革,恐怕仍無法阻止另一次金融危機發生。 經濟學家直指,美國會通過的金改版本包含漏洞及缺口,削弱了改革的影響力。此外,法案當中有許多條款,皆仰賴金管單位發揮效力;但相同的單位,上回卻未能預先阻止即將爆發的危機。 《美聯社》報導,金改法受限的最主要原因,是擔憂獲利能力受影響的銀行及金融業團體遊說成功。金融業對於華盛頓的影響力,反映在其巨額捐獻及遊說活動上。 根據統計,過去 20 年金融業對美國國會議員提供的政治獻金總額,高達 23 億美元;此外自 1998 年至今,金融業遊說在國會山莊累積撒下 38 億美元,高居所有產業之冠。 以下列舉出金融改革法案當中,出現漏洞的層面及可能導致失敗的原因。 一、衍生性金融商品 過去銀行業採用這類投資,從事投機交易,造成房價受炒作而泡沫化。一旦房價崩盤,這類商品以及相關的交易便造成金融危機擴大。因此金改法案要求,將衍生性商品改為市場內交易,如同股票,隨時受到金管單位監督。 不過,由美國商會 (USCC,US Chamber of Commerce) 及商業圓桌會議 (Business Roundtable) 領導的企業團體,成功遊說將規則放寬。他們聲稱,改為市場交易,將造成使用衍生性商品的銀行以外企業成本過高。因此法案排除了利用衍生商品,來減低利率及原物料價格波動風險的企業。 然而專家指出,這項例外規定恐遭濫用。例如企業可以找到方法,將傳統業務活動與純粹的金融投資行為,透過衍生商品包裹在一起。 二、銀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監管不力問題 美國這波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部分金管單位未能察覺銀行業冒的龐大風險;有的企業甚至完全躲過監管機制。因此這回金改法將刪除監督不力的美國儲蓄管理局(OTS),並加強監管可能威脅體系的大型金融機構。 不過在美國獨立社區銀行協會 (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 及全美銀行公會 (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 的遊說下,新法仍允許規模較小銀行自行選擇所屬監管機構。想當然爾,這些銀行會選擇監管最寬容的單位。 不僅如此,參議院也否決對銀行相對於儲備資產可進行投機投資的比例設限,而將決定權交由同一批當初未能善加監管銀行風險行為的單位。國會議員透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結果,原因之一是監管單位遊說捍衛自身權力。例如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董事長 Sheila Bair,便強力反對可能限制其權限的變革。 三、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 自從華爾街大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因操作房市及其他高風險投資不利而倒閉後,美國政府被迫注入上千億美元於國內大型銀行,以維護金融體系正常運作。 為了不讓歷史重演,金融改革法允許監管機構,有權利關閉一旦倒閉可能威脅體系的大銀行。不過參議院的版本,也允許金管單位有權決定,是否保護倒閉銀行的債權人。 換句話說,若提供融資者感到,不會因銀行倒閉而蒙受損失,恐對於所投資的銀行財務持過度樂觀看法,導致體質纖弱銀行依舊存在,最終被迫關閉銀行的成本因此增加。 此外,在高盛 (Goldman Sachs) 等銀行抗議下,民主黨提案限制銀行規模的修正案遭到否決。代表金融改革法未能對防止大銀行進一步擴大,作出多少限制。意味美國納稅人恐怕還得再度掏腰包救援。
原帖由 晨曦〈司教〉 於 2010-5-25 09:38 發表於金牌會員區 今天11:30以前不要進場搶短,擔心陸股有殺盤帶動台股下殺。 今天12:30之後一直到明天早盤勢是重要轉折點,如果明早開高走高,那就沒有再次向下探底危機; 再下來可能走漲兩天,之後震盪一兩天,總之大家 謹慎小心。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後跳轉到最後一頁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實證因果紫微斗數學會
GMT+8, 2025-4-18 17: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