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真~「致虛極,守靜篤」學習心得分享 - 因果命運生死學講座錄音檔區 - 實證因果紫微斗數學會
實證因果紫微斗數學會
以紫微斗數印證因緣果報的真實存在,存有大量的網友推算案例
精準論斷今生命運課題、前世因果、冤親貴人、國家運勢
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158號12樓 預約電話:(02)8925-8927 預約時間:15:00~21:00
查看: 5606|引用: 0
|
啟真~「致虛極,守靜篤」學習心得分享
[複製鏈接]
|
|
本帖最後由 陰川蝴蝶君 於 2012-3-2 02:34 編輯
以下如果有錯誤的知見,再請老師或助教指導、指正;也請各位朋友不吝分享或賜教。
近日有機會聽到魚姐的分享,說到課題是多麼不易,考驗是一波接著一波,我笑笑的沒多說話,但能夠明瞭她的感受。
道德經第十六章,是老師從講述道德經開始,最常被講述、引述與提及的一章,而這幾句經文智慧最廣為大家所了解「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我與魚姐曾有過相同經驗,一個不小心「知常容」的「容」就破功,不管曾經是多努力、多盡心,破功還是破功,為什麼會破功呢?!
我的心得是~回到源頭,是「致虛極,守靜篤」的「篤」不夠徹底,一旦風吹、旗動,心念即起的話,心念一動,便不再是止水,如此不再澄明清靜,不再清靜就無法洞悉事物本質,為什麼無法透析事物本質,因為般若智不再,沒了空性智慧,凡夫知見生,妄想、執著來,又將回到過去,緊抓著「苦」不放,不久再次流放到集境。
如果魚姐問我,我現在還會天人交戰嗎?!
我肯定說:會!但我現在比較懂得該如何去對治。
我自身經驗,「致虛極」不是很難,只要願意花心思與努力在老師講述的心經系列講座學習,建立淺般若是沒有問題的;
「守靜篤」才是功夫,有多少人,當下聽了智慧,充滿光明、正面,但一碰到課題馬上兵敗如山倒,包括我自己也是,起初的領悟來自前篇分享「風動、旗動、仁者心動」、「三界為識,萬法唯心」、「天堂地獄皆由心所造」而來,所以一開始專注於不起心念,所以時刻戦戰兢兢,保有般若智並使之持久。
許久之後,才從原本不明所以的照作,直至今日迷霧初散,漸漸清楚為何而做。
「知常容,不知常妄作凶」,對應到佛家的智慧,就我看來好比「如如不動,無取於相」、「無生法忍」、「功德戒體」;
當能徹底實踐「如如不動,無取於相」時,必能生「無生法忍」,凡塵因不生,不再種植惡因,就不會結惡果,自然能避開惡的蝴蝶效應。
http://3344888.tw/discuz/thread-12372-1-2.html
人生中的災厄劫數大略可分兩種,一種是自身心性行為偏差所招惹的災禍,這就是俗謂的「自作孽不可活」;
另一種是自身行規蹈矩,但卻由前世冤親牽連所引發的無端災禍;這些禍端就不是一般凡間保險制度所能週全保護的。
因為人生命運中有上述兩類不同的劫數風險,所以人生不光只是自身行規蹈矩就能平安無事。
生活中的心性行為都能不去違犯因果戒條,進而遵循更加善美的道德教諭規範,就能建築一道「功德戒體」
「功德戒體」雖然可以削減自身行為引發的災厄,但無法消除宿世冤親從外帶來的災厄禍患;要完全消除前述所有災禍,還必須有「功果法體」。
即使擁有了修行基本功底的「功德戒體」,是為「道上有用功」,但於修行而言,這是自了漢,只是自掃門前雪而已;於「人間仍無道果」;
功果法體是從盡力行善的「慈悲善行義舉」所建構出來的。
當能「無生法忍」時,相對也產生了「功德戒體」,可削減自身行為引發的災厄,也就是讓滿業緣無法引動; 「功德戒體」在我看來好比「成所作智」。
然而要得「功果法體」的前提必須皈依,透過救贖程序,有神佛的居中協調、作主,所行善功德才有辦法迴向給冤親,建立「功果法體」,免除冤親小人糾纏。我想很多人就是不明此理,才會有好心沒好報之感,或納悶一生循規蹈矩,老實做人為何老是遭遇惡緣迫害。
http://3344888.tw/discuz/thread-15490-1-1.html
因為六根容易沾染六塵,染塵則容易造業;唯有般若菩提智慧者~能時時觀照內外身心,以此時時都攝六根;
因而六根不只是不染塵,還能造就良善智慧功德於世間,所以稱為「成所作智」;其時也達成了「饒益有情戒」。
那為何成所作智不是轉前六識成智,而是轉前五識成智呢,其中又有甚深涵義。
首先,第六識為「心識→意」,在佛法唯識學中,為西方阿彌陀佛的妙觀察智法門的轉識成智!
既然第六識已經得到妙觀察智轉成菩提智慧;那為何不同時轉前五識呢?
這就是世間習性的通常情況,其理有三→
1.警惕宿世習性中的懶根;知道「妙智慧」是一回事,能否誓願力行又是另一回事!
2.從了知菩提覺智到實踐修行,自有循序漸進的努力實修過程,經過實修實踐,智慧功德根基才會更厚實。
3.得妙觀察智的菩薩位階,於智慧修行雖有功,但於世間進化仍無功果;也就是雖有智慧仍缺功德,就像當初呂洞賓仙祖的得道故事,當初他初得仙道,但缺功德不能未列仙班的故事,涵義雷同。
當明瞭這些時,如如不動的有價值,忍耐的有價值,克制的有價值,而也為自己來世種下慧根、道根,咬棉被也是值得。 |
|
|
|
|
|
|